蓝印花布的魅力
童年时,我盖过蓝印花布做的被子。它的布料是手工织造的,显得粗糙。每一次洗后下过米浆,晒干,还那么硬朗、坚挺,盖在身上,脸颊、手脚时不时触碰,给人的感觉是暖融融、痒酥酥的。小时候,紧挨着我家的,是一家染布店,高高的晾晒架上,时常会看到一匹匹高挂着的蓝印花布,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那个缺乏色彩的岁月里,蓝印花布显得十分漂亮和醒目,那种布料的蓝,浓淡不十分匀称,却有种特别的韵味,给人平静、吉祥的感觉。后来我得知,紧挨我家的布庄大有来头。它名叫“升和布庄”,虽设在正场,却是由南通城内最大的布庄“世昌德”和另一大布“庄升康”两家合资经营的,《南通土布史》上记载,正场“升和布庄”地点相宜,产布优美,出数又多,名盛一时。印象中正场布庄店堂深阔,前店后坊,后面是一个较大的庭院,植有花草,养着金鱼,店堂前还有一块较大的空地。
蓝印花布,是用一种植物大青,民间俗称“板蓝根”为传统染料提取的蓝靛染成的布。制作蓝印花布,程序繁复,包括挑选坯布、脱脂、裱纸、画样替版、刻花板、上油、刮浆、染色、刮灰、清洗晾晒等十一道工序,一块蓝印花布从开始刻刀到最后晾晒完成,大约需要一周时间,可谓慢工出细活。蓝印的方法属浆染,浆的原料大多是以石灰和黄豆粉合成,因此,浆料阴干后便出现绽裂的纹路,染后会留下许多不规则的纹路,犹如瓷器上的碎花、开片,这种纹路自然、古朴,不僵化,且大都不相同,是机械印染所无法模拟的,有着鲜活生命的意趣。长大后,我知道,我们南通的蓝印花布闻名全国,究其原因,我想主要有两个:一是南通的土布很有名,在如今的通海地区及其外围,男耕女织,家家户户纺车鸣、织机响,这是由于人多田少求生存、求温饱的一种举措,清末民初时期,南通成为我国重要的棉布集散地,为蓝印花布提供了充足的布料;二是南通沿江一带种植的“板蓝根”由于江水水质好、土质肥、产靛多,质量特别好。据明嘉靖《通州志》记载,每年通州上交朝廷土靛3500斤、海门上交1500斤,南通为蓝印花布提供了优质的染料,再加上南通人聪明勤劳,蓝印花布的图案不断翻新,自然就闻名大江南北了。
通州二甲镇在1949年解放前后,是一个水陆大码头,商贸繁荣,汇集了许多蓝印花布的生产作坊,这也是通州运盐河文化“绽放的花朵”,凭蓝印花布技艺盛名天下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吴元新,也和二甲蓝印花布有着很深的渊源,有过多次合作。我因为工作关系多次前往,其中王振兴创办的“正兴染坊”去得最多,他的产品因为恢复了传统的蓝印花布“小青缸”土靛发酵法染色生产技术屡屡获奖,“小青缸”土靛发酵法染色能够较好解决颜色色牢度、蓝白分明度的技术难题,他本人也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;同时他们生产制作的蓝印花布因颜色不褪、图案清晰,受到广泛欢迎,这也成了南通和浙江蓝印花布的主要区别,形成了南通蓝印花布的优势和地位。
王振兴老先生1959年20岁调到二甲印染厂学徒,因为印染厂用水量大,学徒工一律从挑水开始,每天早上要挑20担水,王振兴冬天没有雨靴和棉鞋,只能赤脚挑水,有时需要敲开冰块,挑好水后用布把脚擦干净再穿鞋,有学徒吃不了这个苦,但王振兴坚持了下来,铸就了其能吃苦不怕困难的品性。他有意接近多位有技术的老师傅,虚心向他们请教,从几个师傅处学会了蓝印花布制作染色全套工序。后来,他做了车间主任和技术厂长,有了走出去开阔眼界的机会,并培养了自己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才能。
1995年,王振兴和老伴创立“正兴染坊”,他待人淳朴热情,他的作坊常常宾客盈门,他也到日本等国参加蓝印花布展览并参加研讨、作发言,常常回答游人或宾客的提问,对蓝印花布感兴趣者众多。他的作坊里,摆放着十多只“小青缸”,因为是“小青缸”土靛发酵,护缸就成了重要工作,王振兴说,春季时染色缸里呈菜花黄状,而到秋天缸的颜色呈黄红色,如果这样,染色缸是好的,否则就要补救。在染坊工作时,因为要与水打交道,要时常接触染料,操作者必须一年四季都穿雨鞋、围着围裙、戴着皮手套,很是辛苦。王振兴为了更好地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,动员全家都来做,大儿子负责设计、制版,二儿子负责刻版、刮浆,三儿子负责护缸、染色,三位儿媳妇负责洗布、晾晒、缝纫等。为了蓝印花布,他们都没有分家,一家十几口人在一口锅里吃饭,在一家作坊劳作,虽然劳作强度大,身上的工作服上沾满染料,但他们其乐融融,信心满满,劲往一处使,让人感动又钦佩。他们也遭遇过很多挫折,比如在2000年,王振兴和他的二儿子从浙江购到土靛染料回二甲,到上海嘉兴地段时是凌晨四五点钟,驾驶员打瞌睡,他们的车连撞了三辆车,车上的玻璃全部撞坏了,王振兴和他儿子头上全是血,被当场撞晕,后来他的儿子在嘉兴医院治疗了一年,又到上海市区医院治疗了三个月,前后花去医药费20多万元,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,既掏空了全家多年的积蓄,又有了许多新债。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全家团结一心,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屈服,顽强地挺了过来。现在王振兴三个儿子的蓝印花布技艺也日益精湛,而且都被评为南通市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,更可喜的是王振兴的孙女也在大学学美术,为蓝印花布设计图案创新打基础,她立志学成后回到已80多岁的爷爷奶奶身边,把爷爷奶奶钟爱一生的蓝印花布技艺做下去,当“正兴染坊”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。
蓝印花布的图案相当丰富,有蓝底白花、白底蓝花、也有套版。有的粗犷洗练,也有的精细优美,题材上选用了民间吉祥祝福的寓意,如“吉庆有余(鱼)”“明暗八仙”“彩蝶恋花”等,使得蓝印花布既实用又美观,不单做床单、布料,还可做窗帘、台布以及各种工艺品,还讨口彩,含意深刻,因而雅俗共赏,受到不同层次人群的共同欢迎和喜爱。
好多次,我揣摩、咀嚼蓝印花布之美。它蓝底蓝得清纯,白花白得朴实,秀气却不落俗套,典雅而不失明快。它制作成本低廉,因而在民间很能流行,它色彩丰富、雅洁,因而上流社会在喜欢丝绸的同时,也能接受它。虽只有蓝和白两种色彩,却变幻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图案,既有美观外形,又有内在韵味,还含有历史厚重感,这不能不说蓝印花布里包含了东方人的智慧和哲学,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如今,相信南通的蓝印花布会绽放更大的魅力,而这背后更具魅力的,则是勤劳、聪慧、爱美的一代又一代南通人。(刘伯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