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
中华民族素有“礼仪之邦”之称,向来重视家教。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家风,为后人称颂。司马光严于教子,他说:“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,枉道速祸;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,败家丧身;是以居官必贿,居乡必盗。”“昔孟母,择邻处”,孟母三迁,是对孟子最好的感化。若没有岳母“精忠报国”的刻骨铭心,岳飞也写不出“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!”的千古佳句。代代相传的家训,形成了代代传承的家风,规范后来人行为,指引后来人前行。
古城如皋的东南角,修建了一个廉政文化广场。就是这个不大的广场,留下了我的足迹,记录了我的童年,见证了我的成长。
广场距离我家大概不过一公里,打我记事起,外公就时常牵着我,带我走遍广场的每个角落。广场入口,“勤”“慎”“实”“仁”“忠”“德”“清”“正”“德”“信”十个大字引人注目。外公总在字旁驻足良久,指着文字念给我听:“吏治重廉,律己律人,政清气顺,社稷长宁。”年幼的我似懂非懂,对晦涩的文字也无兴趣。
再往里走,外公喜欢指着人物雕像,一个一个给我讲故事:“他叫戴联奎,清朝乾隆时期的进士,因为他有才华,当时的大贪官和珅想聘请戴联奎当他儿子丰绅殷德的老师,戴联奎坚决不肯,因此近二十年没能晋升。”“他是沈岐,曾经是道光皇帝的老师,在位期间反对捐资买官,德高望重,深受百姓尊重。”“他就是范仲淹,天下第一贤臣,他说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’。”一遍一遍,不厌其烦,时隔多年,言犹在耳。
外公是一位离休干部,年幼时,我并不理解他对这个广场的执着,单纯地以为只是因为“离家近”,所以常常带我闲逛于此。现如今,我穿上制服,戴上党徽,时刻想起的,便是那些听过无数遍的故事。我的外公,他在用这些语言文字提醒自己的同时,也营造了清廉正直的家风,耳濡目染下的我,将它们融于我的生命里,化进我的生活中,引领着我的言行。
家风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长辈的言传身教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下一代人。打我从记事开始,“家和万事兴”五字刺绣就高高地悬挂在客厅的中央,每次家庭聚会,外公都会从这五个字出发教导后辈。他曾说“家和万事兴”表面上是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,相互支持,从而才能保持家庭的和睦关系,家族才能兴旺。但如何才能保持和睦的关系,对每个家庭成员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。在我还是孩童时,外公对我的要求是听父母的话,做一个诚实、勇敢、开朗的孩子。当我逐渐长大,面对学习的压力,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时,外公对我的要求是做一个能够思考,脚踏实地学习进步的青少年。
当我即将踏入社会参加工作,成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前夕,外公最后一次让我陪他到廉政文化广场散步,也是在这里他最后一次对我提出了要求:“你现在长大了,马上就要踏上工作岗位,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,我替你感到高兴。但这仅仅是你的起点,未来的路很长,我不能陪你一直走下去了,但你只要没事常到这边走走,想想我对你说的话,你未来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宽、越走越踏实。这里有很多名人,他们的事迹以前对你来说只是故事,但从今往后他们的事迹,他们的精神就是你学习效仿的对象。公职人员的宗旨就是‘为人民服务 ’,但这几个字不容易实现,现在社会上诱惑太多,你们年纪轻有很多追求,守住底线做一个廉洁、正直的人是我对你工作后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。‘家和万事兴 ’我和你父母过去无论多难多苦,都本着踏实做事,本分做人的原则拼搏努力才有了现在和睦幸福的生活,如果你犯了错首先对不起的就是党和国家对你的培养,其次也肯定会打破家庭的和睦。这个地方我不知道还能来几次,希望你以后有了孩子也能多带他过来转转,一来时刻提醒自己,二来也把我以前和你说过的话和孩子多说说。”
“廉洁、公正、踏实”是外公对我最后的要求,同时他也将传承家风的接力棒交在了我的手上,外公的话是长辈对我的期望,是我约束工作生活的准则,更是对我能够言传身教培养好下一代的期许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只有将有形的家训塑造成无形的家风,融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,才能不断地规范自身行为,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代。
工作多年,我也时常回到广场转转。如今,我已为人父,将来也会带着孩子,将外公给我讲的故事讲给他听,将优良家风代代传承。(周平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二甲分局)